空间小无门锁 试衣间带来尴尬
2007-08-06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空间小无门锁 试衣间带来尴尬
热线问题:
5日是星期天,22岁的大学生张兵在文化路一家服装店买衣服。“当时商店里至少有数十人,而可以使用的试衣间只有3个,显得供不应求。”在耐心等待了十几分钟后,张兵好不容易挤到了一个试衣间,可当他推开门时,试衣间里,一位中年女士刚刚脱下外衣,正表情惊讶地盯着他,“流氓!”不容张兵辩解,这位中年女士已经开始破口大骂……
原来,这个试衣间的门锁早已坏掉,推门即入。“我算是体会到什么叫有口难辩了,那种感觉实在太委屈了!”无奈下,张兵只好自认倒霉,匆匆离开商店。
“一个小小的试衣间导致误会,害我无缘无故挨冤枉骂,实在太想不通了。”小张气极,拨打本报热线好一阵倾诉。
热线调查:
本报讯 记者李奎 针对张兵反映的情况,记者于昨日对市中心的一些大型商场和服装店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试衣间的状况果然有些寒碜。除了张兵遇到的门锁空缺或者损坏的情况外,面积偏小,无灯无镜无挂钩,甚至以布帘作门的情况也比较普遍。记者在一家使用“布帘”试衣间的服装店里看到,顾客试衣还要请人“把风”。
文化路一家专卖店负责人告诉记者,对于商家来讲,增加试衣间,意味着会消耗更多的装修成本、占据更多的店面空间,“一般的小专卖店,设置3个1平方米左右的试衣间比较合适,如果多了就显得有点浪费空间。”
无门锁、用布帘作门的情况在大型商场比较少见,但由于营业空间有限,顾客数量偏多,果城一些大型商场的试衣间也存在面积偏小、数量少、配套设施不齐全等这样那样的问题,难以满足顾客的需要。
消协人士认为,消费者在商场或超市购物时,至少有两项权益应该得到保护,一是个人隐私和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的权利,二是购物过程中的安全,如果因为试衣间的问题,给消费者带来了诸如人身伤害等直接损失的,商家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四川助民律师事务所廖丹律师认为,试衣间毕竟是商家的“自留地”,没有统一要求,面积、数量、配套设施等等都是由商家自行决定并实施的,但如何营造好的购物环境,拔掉这个“小刺”,让它更好地为消费者服务,是值得众多商家思考的问题。
同时,消费者也应当具备相应的预见能力,就像张兵遇到的情况一样,他在试衣的时候应该发觉试衣间的故障,并预知有可能造成的后果,莽莽撞撞以致引起误会,他自身也应该承担一部分的责任,不必太委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