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习近平的改革本质论

2017-01-07 16:27阅读次数: 来源:未知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召开了27次会议,习近平27次在会上发表讲话。习近平这一系列讲话中最重要的关键词是什么?新华网《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今天推出“深改组1000天”系列之《习近平的改革本质论》,为您解读。
 
  光阴 荏苒 ,留下奋斗者深深的足迹。回望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1000天来习近平的27次讲话,其中最重要的关键词就是“人民”二字。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无疑,“人民”是改革的本质属性。
 
  为了谁?依靠谁?
 
  4年前,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第一天,习近平在对中外记者谈及未来的奋斗目标时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那天的讲话中,他19次提到“人民”。当时有媒体评论认为:“中国新政,已见雏形”。
 
  中央深改组成立以来的1000天里,习近平在每次深改组会议上几乎都会提到“人民”。
 
  “不断提高领导、谋划、推动、落实改革的能力和水平,切实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环节,做到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实实在在的改革成效,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共同为改革想招、一起为改革发力。”
 
  “改革开放在认识和实践上的每一次突破和发展,无不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智慧。”
 
  改革要“依靠人民群众支持和参与”……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也要依靠人民。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这就是习近平再三强调的“找准穴位,击中要害”。
 
  老百姓最盼望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习近平说。
 
  1000天中,中央深改组召开了27次会议,审议了162份文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司法等各个议题,全面回应人民关切。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专项督导办法》《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关于实行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分配政策的若干意见》《脱贫攻坚责任制实施办法》《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一些社会热点问题,如户籍体制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改革、国企高管薪酬制度改革、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小微企业税费问题等,无不受到中央深改组深切关注。
 
  会议审议的162份文件,无一不与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息息相关。每一项重大政策的出台,无一不是回应人民之“呼”。
 
  顺民心,厚民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年来,习近平周密部署的系列改革,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成效标准,涉险滩、动“奶酪”,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