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南充晚报·十六版>>新闻内容
习近平的人民观
2017-01-07 16:26阅读次数: 来源:未知 “民者,万世之本也。”民本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治理理念,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主义”的根本标志,中国共产党将民族的优秀理念和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相结合,制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在一起,一切为了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初心。习近平日理万机、夙夜在公,只为心中人民。在他的系列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词,仅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一千多字的讲话中,他就19次提到了人民。12月21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再次强调强调“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人民始终是他心中“更重要的”和“最重要的”,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是他治国理政的亮丽主线、也是唯一主线。请随“学习中国”小编一起学习。
“人民目标观”。2012年11月15,刚刚当选党的总书记首次会见记者,习近平就向世界庄严宣告了他的“人民目标观”,他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习近平认为,改善人民生活,人民得到真正实惠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衡量一切工作成效的终极尺度。不断改善民生,让人民有越来越多的获得感始终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人民的好日子,我们不断踏上新征程。习近平指出:“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
“人民导向观”。“因民之利而导之,顺民之意而能之。”习近平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要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表现出满满的为民情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他要求全党严格贯彻落实这一导向,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遵循人民的方向、顺应人民的意愿去干事创业。他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他始终把好前进的“方向盘”,带领党和人民逐渐靠近既定的奋斗目标。
“人民位置观”。“即民以见天”、 “民事不可缓也”。习近平始终把人民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最重位置、最佳位置,且是任何人和物都不能取代的位置。2015年11月25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他作出重要指示:“要始终把广大人民群众健康安全摆在首要位置,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工作。”“民为国基,谷为民命。”2013年12月,他在庆丰包子铺询问店铺经理:“食品原料是从哪里进来的?安全有没有保障?”经理用手机向习近平展示了一组庆丰包子在顺义原料加工厂的照片,称店里的原料从农田到餐桌,都是有安全保障的。看到照片后,他说道:“食品安全是最重要的,群众要吃得放心,这是我最关心的。”
“人民立场观”。习近平以人民立场为立场,始终站在人民中间,与人民亲如一家。他说:“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性说到底就是立场问题。我们共产党人特别是领导干部都应该心胸开阔、志存高远,始终心系党、心系人民、心系国家,自觉坚持党性原则。”他要求全党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务必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他强调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优良传统,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方法,是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他指出:“群众路线是永葆党的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必须做到教育和实践两手抓,使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深深植根于思想中、真正落实到行动上。”他认为在一些党员干部身上存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作风问题,其共同点都是脱离人民群众。他说:“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根本是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