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习近平领袖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

2017-01-07 16:24阅读次数: 来源:未知
  思想是统帅、是灵魂,也是核心能力的源头活水。系统的思想就是理论,科学的理论就是真理,真理就是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治理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一刻也离不开思想的引领。综观习近平的成长历程,丰富的不仅是从政履历,更重要的是思想体系。正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不断拓展、不断升华、不断创新,为统领国家赋予了更加强大的自信、更加鲜活的灵魂、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一是好学博学不断夯实文化底蕴。文化底蕴的厚度,直接决定了领导者思想认知的高度、做事做人的格局、成就大业的潜力。习近平始终把学习当作深厚文化底蕴的第一途径,一直保持着爱读书、好学习的良好习惯。插队时,他给自己提出的一个要求就是“一物不知,深以为耻”,最珍视的财富是从北京带去的满满一箱书籍,最快乐的事情是每天深夜在煤油灯下啃“砖头一样厚”的著作。曾经步行30里路为借一本《浮士德》,7年间看遍了当时能找到的所有文学经典。从政后,习近平仍然保持甘当小学生的心态,以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胸怀孜孜不倦地学习,以只争朝夕、如饥似渴的精神求知。随着责任加重、地位提高,更是将学习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视学习为文明传承之途、人生成长之梯、政党巩固之基、国家兴盛之要,更加广泛地涉猎经史典籍、马列著作、政治军事、哲学法律、中外文学等。好学博学,知识丰富,成为习近平人格特征的突出标签。深厚的文化底蕴,不仅支撑了习近平才能、才情和才略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促进了独特思维体系、思想体系的构建和演进,还催化了把握历史规律能力、科学认知能力、洞察前瞻能力、揭示本质能力的融合提升。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每次作报告、作批示,无不展示出纵横古今收放自如、文史地理信手拈来的特点,让人感觉思想深邃、切中要害、耳目一新。每一场重要讲话都是一场思想盛宴,充分展示出一个大国领袖人物深厚的学识素养和独特的文化魅力。毫无疑问,这些思想功力的形成与习近平持之以恒、勤学不辍的治学态度和学习习惯密不可分。
 
  二是学悟相长不断深化认知见地。学和悟是思想链条上的两个关键齿轮,没有“学”的 “悟”是空悟,没有“悟”的“学”是浅学,不可能形成有见地的思想,更不可能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真本领。习近平始终注重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行。几十年来,习近平坚持把所学所思所悟,进行归纳、总结、凝练,形成全面、立体、系统的思想体系。十八大以后,习近平之所以很快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闪耀出在前人基础上发展的深刻思想光芒,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几十年的持续积累和厚积薄发。
 
  三是知行合一不断拓展思想空间。知和行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体两面。习近平始终坚持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在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中,不断拓展思想空间。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能够敢想敢做、所向披靡、势如破竹,不断铲除前进道路上的重重障碍,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危为安,不断开辟领导实践新境界,充分展示出“思想强者”和“行动强者”完美统一的形象。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为学之道,使习近平拥有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扎实的理论素养、辩证的思维能力、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也因学而成长、因思而成熟、因行而成功。
 
  党性修炼升华了领袖风范
 
  十八大以后,习近平带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高举党的伟大旗帜,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以坚强的党性大力推进政治变革、经济变革、社会变革、文化变革,大踏步迈开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步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了巨大成就,党心凝聚、民心大振,党的形象显著改观,充分展示了一个真正共产党人的坚强党性、使命担当、钢铁意志和领袖风范。万丈高楼平地起,领袖风范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凝聚着习近平始终践行对党忠诚、锤炼党性品质、树立标杆形象的执着追求,体现了他几十年如一日、滴水穿石般修炼锤炼的至高境界。
 
  习近平在党性修炼上,充分继承发扬党的光荣传统,用自身的模范行动树立了在党兴党、敢于担当的标杆形象。先辈英雄的榜样力量、率先垂范的人格力量、胸怀使命的理想力量,是习近平敢于喊出“向我看齐”和勇立排头的动力源泉。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坚持以人民江山永固、国家长治久安为己任,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大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剥除党的肌体上的痈疽毒瘤,立铁规、肃纲纪、整歪风;以破釜沉舟的勇气,全方位推进党、国家、军队的系统改革,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以重典猛药整治军风军纪,肃清流毒影响,确保“枪杆子”“刀把子”永远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这些大治理、大改革、大整顿在展示领袖大气魄的同时,更是展示了坚强的党性。
 
  逆境成长的磨砺、丰富实践的锻造、不懈学悟的积淀、严格党性的锤炼,铸成了习近平卓越的领袖核心能力。从习近平核心能力的演进轨迹不难看到,习近平之所以能够成为公认的领导核心,不仅有其客观的必然性,而且有其科学的规律性,还有其现实的示范性。对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改进干部培养使用,凝聚群众智慧力量,具有重大的引领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