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小沈阳”一炮而红幕后

2009-02-05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

 

“小沈阳”一炮而红幕后

 2009年央视春晚,穿着红色苏格兰裙的男服务员“小沈阳”一炮走红,他在小品《不差钱》中的表现被观众盛赞为牛年春晚的“人气王”。作为中国喜剧大师赵本山的关门弟子,“小沈阳”备受师傅的赏识和栽培。师徒俩从偶然相识、拜师收徒到同闯春晚剧组,背后有着无数感人又曲折的故事。
爱才心切赵本山食言收徒
  “小沈阳”原名沈鹤,14岁开始学戏,凭着艺术天赋和刻苦钻研,他在二人转、说口、表演唱等方面都打下了扎实的功底。
  18岁时,沈鹤从家乡辽宁省赴吉林省发展,他第一次正式登台表演二人转时,由于过度紧张,几乎把所有的唱词都忘了。然而,第一次“演砸了”的沈鹤没有气馁,通过更加勤奋的练功以及不断积累的舞台经验,短短的几年时间,他成为了吉林省二人转演出市场最受欢迎的演员。
  在沈鹤的心里,前辈赵本山就是自己的榜样和镜子,他对赵本山发起的“绿色二人转”的倡议由衷的赞同和钦佩,并且在演出中积极地以实际行动加以支持。由于表演太“干净”,不能迎合某些观众的口味,也因此得罪了一些演出商和娱乐场所的老板,沈鹤的演出机会骤减,可他丝毫不后悔。
  得知赵本山在辽宁广泛收徒,一批有实力和潜质的二人转好手都被网罗到“赵家军”门下,沈鹤有点儿失落。既然没有机会成为赵本山的弟子,那从电视和DVD上的赵本山作品中汲取精华就是最好的学艺方式了。只要一有空闲,他就把赵本山的作品反反复复地欣赏学习,连赵本山诸弟子演的二人转他也统统不放过。
  2006年年中的时候,赵本山要来吉林省出差,沈鹤圈里的朋友互相传递着这个信息,却都心照不宣地瞒着他。大家伙都知道能成为赵本山的徒弟是沈鹤最大的心愿,朋友们希望为他的梦圆助上一臂之力。
  听到很多人提及沈鹤这个名字,同时也听说他在当地很受欢迎,这引起了赵本山浓厚的兴趣和关注。赵本山爱才是出了名的,于是在紧张的日程安排之余,特地抽空去剧场看了一场沈鹤的演出。沈鹤事先并不知情,他还是一如往常地尽情在舞台上发挥。
  看着沈鹤精彩的表演,赵本山也跟着观众一起鼓掌叫好,并提出一定要见见沈鹤。当沈鹤激动地站在自己的偶像面前时,赵本山问他:“我听人说你演得相当出彩儿,本来还有点儿怀疑,看了之后完完全全地信了。小伙子,怎么会喜欢上二人转这门艺术的?”面对赵本山抛出的话题,沈鹤想都没有想就实话实说:“为了脱贫致富。”话一出口,在场的人面面相觑,有朋友赶紧向沈鹤使眼色:这个机会多难得啊,说出这样的话赵老师一定会不高兴,大家的良苦用心不就泡汤了。
  可沈鹤看上去好像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他向赵本山敞开心扉聊起了自己的经历。由于家里特别贫寒,他和哥哥小时候上学连学费都交不起,看着别的小朋友吃冰棍更是只有眼馋的份儿。由于父母都是二人转民间艺人,自小耳濡目染的他初中毕业就决定和哥哥一起到吉林去学二人转。尽管在异乡学习很辛苦,但心里的信念激励着他和哥哥用功学艺,希望有一天不再过贫穷的日子,等到有一天唱出名后,一定要加倍地孝顺父母,让两位老人的晚年生活衣食无忧。
  听了沈鹤的一席话,赵本山的眼眶湿润了。他本人就是一个贫苦出身的人,深知穷人家孩子的艰辛,而且他由衷地欣赏善良纯朴的后生。当听说沈鹤也出生在辽宁开原的农村,和自己是老乡时,他喜上眉梢。临走前,赵本山拍着沈鹤的肩膀说:“小伙子,继续好好努力,更多的机会就回来了,我们也一定会再见面的。”
  为了将沈鹤这个优秀的人才纳入门下,赵本山在心里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因为他自己曾公开宣布过不再接收弟子,但最终爱才的情感完全占据了上风,他坚定地对周围的人说:“我一生或许就食言这一次,但绝对是值得的!”
恩师声声教诲是无价之宝
  2006年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这一天也是值得沈鹤铭记一生的好日子。他跪在赵本山面前磕头拜师,正式成为赵本山的关门弟子。赵本山满脸慈爱地扶他起身,拉着他的手严肃而亲切地说:“以后刻苦地练功,争取在表演上不断攀高,给自己争气,也为师傅添光。无论事业还是生活上有什么难心的事就找师傅,以后你就像我亲儿子一样,我们就是一家人了!”
  赵本山想给沈鹤起个艺名,他思量片刻后说:“干脆就叫‘小沈阳’吧,师傅我把沈阳当成第二个家乡,我们是老乡,今后你事业的大本营也在沈阳,也把这里作为又一个家乡。这个名字也诠释了我们师徒俩的缘分,是一个最好的纪念。”
  一段时间下来,细心内行的赵本山发现“小沈阳”尽管很努力,但在节目的创新上迈的步子很小。他觉得有必要和徒弟推心置腹地谈一谈。“小沈阳”也没有对师傅隐瞒,原来他觉得自己是最小的师弟,而且加入这个集体的时间又不长,如果太“冒尖”恐怕会让人有想法。
  听了这话赵本山哭笑不得,他劈头盖脸地数落起“小沈阳”:“你真是太聪明了,就是没用到正地方!师兄们对你怎么样,你应该很清楚,这个集体根本没有你想的那样复杂,真是那样的人也没资格做我的徒弟!在艺术上,没有谦让的说法,如果你行,就全力的施展出来,让大家佩服。若是在表演上不行,那就是孬种,任何借口、理由都站不住。你是态度有问题,比水平不强还严重。”
  “小沈阳”边听边哭:“师傅,我错了,我发誓再也不会这样了!”之后的“小沈阳”没有令赵本山失望,通过不懈的努力,他成了赵本山最得意的弟子之一。他独特另类的反串二人转表演在沈阳的各个剧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凡是看了他演出的人,90%以上第二天还要买票再去看一场。“不管晚会有多冷,只要有‘小沈阳’在,保证能火起来。”赵本山逢人便夸,欣喜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小沈阳”模仿歌手很像,堪称一大绝活。2007年底,得知阿杜到沈阳参加新专辑签售活动,“小沈阳”自告奋勇向师傅“请假”:“我在演出时模仿阿杜很久了,但一直没有见到过他本人,所以很期待阿杜能当面点评一下我的模仿。”赵本山十分支持徒弟的这个举动,还特意让他找几个师兄助阵。
  阿杜到沈阳后就听说了“小沈阳”模仿他唱歌几乎能够以假乱真,因此也十分期待见面。在阿杜面前,“小沈阳”毫不怯场地唱起了对方的经典歌曲《他一定很爱你》,出色的模仿让阿杜不得不由衷地叹服:“你是我见过学我学得最像的。”
  见面的场景传到赵本山耳朵里,正在准备2008年央视春晚节目的他突然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把徒弟们推向全国的舞台是他长期以来的心愿,而登上央视春晚的舞台显然是一个理想便捷的途径。在自己数十位徒弟里,尽管人才济济,但“小沈阳”的表演更有特色,他其貌不扬却身怀绝技,演唱、说口等都是一流,尤其是模仿很多歌手都十分相像,应该让“小沈阳”尝试冲击一下春晚,无论成功与否对他都是一个历练和积累的重要过程。
师徒携手上春晚 好事多磨
  2007年12月25日晚上,赵本山把“小沈阳”叫到自己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我打算推荐你上2008年央视春晚,怎么样?我考虑了很久,觉得你最合适!但是,你一定不要为名和利而忘记自己!”
  闻听此言,“小沈阳”又惊又喜又怕。师兄弟一大堆,居然轮到了自己!以前觉得奔春晚的事离自己很远,现在一下子就这么近了。他结结巴巴地说:“师傅,那我今晚就开始准备。”
  由于赵本山去北京春晚剧组“大本营’备战,而“小沈阳”留在沈阳潜心排练,师徒俩因此每天要通上好几个电话,赵本山听徒弟汇报调整进展,再帮他分析是否可行。“小沈阳”临审查前赶到了北京,赵本山精心安排徒弟的演出服,并跟他逐字逐句地剖析台词,为最后的冲刺做着悉心的准备。
  在2008年央视春晚语言类节目第六次审查中,“小沈阳”带着脱口秀节目《我要当明星》首次亮相,这个节目不但内容新颖,在形式上也突破了春晚以前的节目样式,赵本山把这个节目定义为独角戏。
  赵本山专门到审查现场为弟子助威,看着师傅慈祥关切的目光,“小沈阳” 的紧张情绪消失得无影无踪。“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我太有才了,上辈子我都是裁缝”、“都说我长得寒碜,小时候我妈带我去公园,好多人围着问我妈,‘大姐,你这猴儿哪买的?’……”他节目中的经典台词笑翻了台下的导演和演员们,尤其是他用二人转的调子演唱刀郎的《你是我的情人》让大家的掌声欲罢不能。
  就在“小沈阳”满心欢喜以为自己能登上春晚舞台时,从春晚剧组传来了消息:春晚剧组认为“小沈阳”的节目风格与春晚的大主题不太协调,因此决定不上了。就在“小沈阳”感到无所适从时,赵本山来到了他的身边:“儿子,一定要冷静,心态要摆正。”话虽不多,却字字如金,令“小沈阳”倍感温暖。
  2008年,“小沈阳”冲刺春晚未果。2009年,他总算苦尽甘来。在与赵本山、毛毛搭档的小品《不差钱》中,他模仿刘欢、刀郎、阿宝的歌声惟妙惟肖,而穿着苏格兰裙的他满口“黑色幽默”,也令观众捧腹不已。演出成功后,“小沈阳”在后台激动地跪地叩谢师傅赵本山,引来不少争议。有人认为这是“小沈阳”尊师重道的表现,也有人认为跪地磕头有些刻意做作之嫌。
    对此,记者采访“小沈阳”时,他非常轻松地回答:“别人说啥我不管,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生活里我们都管他叫爹,过节时儿子给爹磕头是天经地义的事情。”
                   (据《文摘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