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大班” 南充城区4年新建扩建学校41所
2009-02-05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fun88体育官网登录记者 成潮生 摄
消除“大班” 南充城区4年新建扩建学校41所
市辖三区基础教育发展绘就5年蓝图,2012年前再投5.6亿元
fun88体育官网登录记者 王玉贵
一个班里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前胸贴后背地在一起上课,活像“煮饺子”。这样的“特大班”,不仅可能影响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同时让老师们为教育孩子时常精疲力竭,成为了严重制约城市教育发展的瓶颈。
昨(5)日,记者从市教育局获悉,经过半年多来的彻底调研和各方面多次磋商,根除“大班”的良方妙策已经形成:从今年开始的4年内,南充城区将投入资金5.6亿元,新建扩建学校41所。“这个方案实施后,还将解决南充成长为100万人口特大城市,所新增的4万多名学生的读书问题。”市教育局局长周继琼告诉记者。
现状:逾九成学校存在“大班额”
自2008年6月份开始,市教育局组成专门班子,对市辖三区的中小学校教育资源开展“全面普查”。历时6个多月形成的一份厚厚的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南充城区现有公办基础教育学校(小学、初中、普通高中和特殊教育学校)50所,在校学生9万余名,教学班近1400个,平均班额达67人,最大班额达到100人。
周继琼介绍说,国家规定的班额人数是:小学45人,初中50人,省级以上示范性普通高中56人以内;66人以上为“特大班额”。对照这个标准,城区95%以上的学校存在“大班额”现象。
部分优质学校“大班额”问题更为突出:七八十个学生挤在一间小小的教室,除了老师讲台的“一席之地”以外,其余的地方都摆满了课桌。有的教室中间没留过道,学生下课只能从桌子上翻过去;有的教室课桌摆到了门口,师生进出先得挪动桌椅;有的教室前后排靠得太近,学生连弯腰伸脚都难……“大班额”不仅影响学生的健康,而且因为校舍校地狭小,导致安全隐患突出,有的学校不得不取消上下课统一喊“起立”,不得不分两三拨做课间操,不得不分年级分时段放学。
“教师长期严重超负荷工作,难免会影响教学质量。”周继琼忧心地说,很多学校校长和老师为此苦不堪言:质量都是其次的,守住学生不出事就“万事大吉”了。
溯源:基础教育发展严重滞后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班额”现象为何会“累积”至今呢?“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我们一直都在为缓解这种现象不懈努力。”周继琼告诉记者,学校规划建设滞后、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严重匮乏是根本原因。
改革开放30年来,南充城区面积从原来的6平方公里增加到现在近7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13万增加到现在70余万,学生人数从2万名增加到现在9万余名。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公办学校只增加了5所!
“要解决70多万城市人口子女读书需求,救急的办法首先考虑的是‘装’下去,‘大班额’、‘特大班额’怎么可能避免?”周继琼介绍说,比如舞凤山、西山、市政新区、下中坝、江东新区、嘉陵新区、滨江大道等地,都是南充建市以来,特别是最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人口密集之地,但是却没有几所学校。
据悉,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启动后的一度时期,教育投入重点向农村倾斜。类似于“村村点火、户户放烟”,农村的很多行政村都修建了学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涌向城市,不但导致农村大量校舍闲置,也使得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在城市教育资源本身就严重不足的情况难免“雪上加霜”。目前主城区共解决了1.1万名农民工子女入学,相当于净增5所2000多人的学校。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升学压力助推了择校之风的盛行。不少家长抱着读了重点小学或者重点初中、高中就能上好大学、继而找到好工作的观念,千方百计往重点学校“挤”,“巴”户口、交高价、择校送子女读书愈演愈烈。据调查,市五星小学有30%的学生来自划片范围内的“巴户生”,高坪白塔中学、嘉陵实验中学因为实在“装”不下学生而不得不向家长道歉。
对策:4年新建改建学校41所
“大班额”成为城区教育的社会问题,引起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切实加以解决。新建扩建学校、增加专任教师、规范招生秩序等,无疑是“破题”的唯一途径。
按照教育部规定的班额标准,城区尚差教室435间、座位缺额2万多个。据测算,当城区人口达到100万时,在校学生将达到13.5万名,只有新增900个教学班才能满足。照此计算,除2008年市辖三区利用灾后重建机遇新建改建的5所学校外,到2012年4年间,城区尚需新建扩建学校41所,增加专职教师3000名。
周继琼告诉记者,去年10月,市教育局在专题调研、提出措施的过程中,曾专门邀请市辖三区政府分管领导、教育部门负责人主动到市规划办,就基础教育规划设想与城市发展规划进行对接,当场在规划图上为每一所拟新建改建学校逐一“定位”。“令人兴奋的是,我们的想法与市规划办取得了高度一致。”
新建、改建41所学校,需要5.6亿元的资金投入,这笔庞大的资金如何解决呢?教育部门的为此建议:无偿划拨公办学校基础教育用地,减免基础教育项目的各种规费,想方设法利用项目资金,充分利用灾后重建援助资金……“只要政府和相关部门下足了决心,钱总是能够找到的。”周继琼透露,日前,涪江路小学就接收了香港特区政府2050万元的捐赠用于灾后重建。
争取市人大决议“法定”规划
据悉,2月4日下午,市长高先海组织召开了市政府第17次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南充城区基础教育5年发展规划,参会人员对“规划”给予了评价。
会议要求市教育局牵头,与有规划资质和相应等级的单位确定详规,把方案落实到图上。由市规划办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报市规委会讨论。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向市人大报告,争取将城区基础教育5年发展规划,以市人大决议的方式定下来。”市教育局局长周继琼说,此举的目的,就是要确保这个规划的严肃性、延续性,避免人为不当随意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