搽耳果农乐建“花果山”
2008-07-28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一次卖果,两次返利,产、供、销良性运转
搽耳果农乐建“花果山”
蔡晓楠 赵升华
7月25日清早,高坪区搽耳镇天井沟村村民文良学与妻子刘淑英,骑上自家的电动三轮车,沿着平坦的村道水泥路进果园摘果子。路上,正巧碰上大山岭果业合作社理事长卢大全。“良学,合作社在你家收购的1万斤油桃,等段时间就要二次返利了,你家可能有3000多元呢,不错哟!”
“是吗,感谢合作社的同志。”刘淑英听了这个消息,好不高兴。
文良学是搽耳镇天井沟村的果树种植大户,也是大山岭果业合作社的副理事长。自从镇上大力发展果业来,他就带头率先种植果树。今年,他家20亩的果园,卖了5000多公斤果子,收入7万多元。
“去年,镇上指导果农搞立体开发,家家果园套种南瓜、养起了鸭子,通过这种模式,我家增收近1万元。”文良学告诉笔者。
搽耳镇土地贫瘠,资源匮乏,为带领农民发展致富,镇党委、政府科学选取中华油桃、美国布朗李、五星大枇杷等耐干旱、见效快的名优伏季水果品种,实行“多村一品”连片整体开发,同步借势发展旅游经济。
为了消除群众规模种植的后顾之忧,更为了确保产业的连贯发展,搽耳镇在2006年成立了大山岭果业合作社。
“通过这两年的运转,合作社发挥作用明显。”据卢大全介绍,合作社通过统一技术培训、农资统供、产品统销,提高了果农组织化发展,降低了果农市场风险。两年来,合作社累计为农户代购肥料450多吨、农药500多公斤,为农户节省生产成本近3万元。由于优果率高,农户水果销售价格高于市场均价20%以上,产品远销北京、上海、重庆、深圳等地。合作社按照从农户手中收购与最终销售后的差价,除去销售成本,所得利润的60%第二次返利给农户。
“下一步,我们还打算让水果坐上飞机,走出国门,开拓国外市场哩。”卢大全说。
“如今,以天井沟、尖山沟、新拱桥3个村为主的搽耳农民已种植果树3600亩,上半年的销售额达160万元,人均水果项目增收四五百元;由果业经济带来的观光旅游收入达20万元。”搽耳镇党委书记韩惕说,现在,该镇的果业经济发展壮大了,全镇返乡创业的业主达20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