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特色与突破——中国·南充首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回眸

2008-07-28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

特色与突破——中国·南充首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回眸

fun88体育官网登录记者 郑钦豪 实习生 杜洋

26日中午12时许,中国·南充首届嘉陵江合唱艺术节的合唱比赛在南充大剧院圆满结束。参赛的28支代表队近3000人的演唱和表演得到了评委专家的一致好评,展示了南充群众文化的独特魅力。
老少同台 大打“童声牌”
    在这两天的比赛中,市宣传文卫系统代表队和阆中市(县市区组)代表队分别打出了“童声牌”。
    市五星小学3年级的罗宇希和她72岁的奶奶,同时参加了市宣传文卫系统代表队的表演。在25日的比赛现场,罗宇希以其清脆童真的歌声赢得了在场观众热烈的掌声。
    来自阆中市师范学校附属幼儿园的蒲家贝小朋友今年只有5岁,她和妈妈一同参加了阆中市代表队的演出。在舞台上,蒲家贝双手紧握话筒,站在队伍的最前排,用稚嫩的声音演绎了《七子之歌》,仿佛原音重现。台下的观众在她每唱完一段之后,就报以热烈的掌声,台下的评委们也对这位小女孩连连赞许。
钢琴加川剧锣鼓伴奏
    在26日上午举行的县(市、区)组的合唱比赛中,蓬安县代表队演唱《嘉陵江上大舞台》时,采用了川剧锣鼓加钢琴伴奏的手法,引来全场喝彩。川剧锣鼓的加入,让这首歌曲显得更为生动,更具有南充的本土文化色彩。
    刚开始,台下观众都没注意到在舞台右边的川剧锣鼓等器乐,当听到高潮处时,川剧锣鼓敲响,台下观众耳目一新。台下的评委们也对这首歌有创意的伴奏点头称赞。
无伴奏合唱让评委眼前一亮
    在25日比赛结束时,担任评委的四川音乐学院副院长李西林在当场的评论中表示,自己希望听到无伴奏的合唱,一种纯粹的原生态歌曲。
    在26日举行县(市、区)组的合唱比赛中,仪陇县代表队将歌曲《春天的故事》的原伴奏全部去掉,而改成用人声来伴奏。台上歌唱,台下鸦雀无声。在亮分环节,评委李西林给出了最高的9.89分。他告诉记者,仪陇队能将原伴奏去掉,而且唱得很好,让他眼前一亮,因此他给了全场的最高分。
“三多、两少、两突破、一钦佩”
    李西林对我市的合唱水平给予了高度评价。他告诉记者,2年前他就来南充当过合唱评委,他对南充合唱水平的评价可以总结成一句话:“三多、两少、两个突破和一个钦佩!”
    “三多”就是此次合唱的演唱形式多、歌曲对声音的要求多和演唱技巧中的对比多;“两少”则是合唱中“大白嗓”少了,只用低位置发音的演唱团体少了;“两个突破”是合唱比赛中出现了无伴奏合唱和循环呼吸技巧;“一个钦佩”是对南充市委、市政府凝聚人心、人气的构想和合唱体现出的气势钦佩。李西林认为,本届合唱艺术节以“嘉陵江”为题,抓住了南充的本土文化,很有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