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
2008-07-27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哪里群众最需要哪里就有子弟兵
彭杰 文斌
营山,一块拥军爱民的热土。近年来,“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观念深深根植于人民群众和子弟兵心中,全县“双拥”氛围浓厚。广大军民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相互支持,在抢险救灾中并肩作战,在“三个文明”建设中携手并进,“双拥之花”争芳吐艳。该县连续5年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评为“双拥模范县”。
深情关怀暖军心
今年5月,营山县人武部干部职工和应急民兵组成应急连赴青川县抗震救灾。在这片废墟之城上,应急连后勤保障面临着巨大的困难,水源被污染,物资供给短缺,一时间饮水、吃饭成为两大难题。但他们克服重重困难,冒着随时可能来临的余震,积极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营山县委、县政府领导得知应急连官兵在灾区的生活十分艰苦后,立即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了一套详尽的慰问方案,安排落实各种慰问物资和资金。县委、县政府领导不顾路途遥远和山体滑坡危险,组成慰问团到救灾一线慰问应急连官兵。当慰问团将一件件饮料、板鸭等从卡车上卸载到应急连驻地时,县人武部部长冯祥权激动不已:“感谢县委、县政府对我们应急连官兵的深切关怀!”
原来,由于民兵应急连执行抗震救灾任务时间长、人员多,加之向灾区受灾群众捐赠了大量资金,致使经费困难,冯祥权抱着试一试的心理向县委、县政府提出解决应急连赴青川救灾的有关费用时,新上任的县委书记杜延茂直爽地说:“哪怕财政再紧张,也不能亏待你们这些功臣!”他提议县委、县政府及时专题研究,很快拨出了专款。
处处播撒爱民情
营山人民的拥军热情,源源不断地化作子弟兵热爱第二故乡,建设第二故乡的动力。哪里的群众最需要,哪里的群众最危险,哪里就有子弟兵。
“你们真是比我的亲儿子还亲,带着酒菜和慰问品,走几十里山路来陪我们一起过年,我活了70多岁还是头一回呢!”今年春节前夕,营山县人武部干部职工冒着纷飞大雪来到茶盘乡老荫村,与该村11户留守儿童和老人吃团年饭时,周大富老大爷含着热泪说。
今年年初,因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持续遭受多年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天气,造成众多营山籍民工春节无法回家与家人团聚。县人武部干部职工和民兵预备役人员进山村、入社区,开展了与留守儿童、老人共吃一顿团圆饭、打一个电话、贴一副春联、送一个书包、赠一套文具、买一件新衣等活动。据统计,春节期间,共走访慰问留守儿童、老人850余户。
2007年“7·5”洪灾中,城南敬老院处在县城地势最低处,洪水直冲整个敬老院内,老人被围困,情况十分危急。“灾情就是命令!”县人武部接到紧急求援电话后,迅速集结干部职工和应急民兵火速赶往现场。他们找楼梯、扎木筏,奋不顾身跳入激流的洪水,对老人施救。在1个小时内就艰难地把16位老人和贵重物品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据介绍,近3年来,县人武部出动干部职工和民兵1.2万余人次,参加抢险救灾、维稳处突等急难险重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