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

“二线”干部不清闲

2008-07-27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

“二线”干部不清闲

杨汉国

王坤荣、王玖林等是营山县300余名因职数、年龄等原因,从部门、乡镇领导岗位上退居二线、尚不到退休年龄的卸任干部的代表。面对组织作出的安排,他们不计个人得失,积极支持继任干部的工作,主动发挥余热,为全体卸任干部树立了榜样。今年7月,营山县委授予王坤荣、王玖林等10名“二线”干部“优秀卸任干部”称号。
王坤荣:扶贫办里的大忙人
  “在任时忙,不在任时也忙,究竟什么时候才能清闲一下哟。”7月23日一大早,营山县扶贫办干部王坤荣就急着出门,眼见丈夫每天都是这样忙忙碌碌,刚刚端起饭碗的妻子发起了“牢骚”。“一年多后,我就该退休了,到时自然会安安心心地休息了。”王坤荣一边回应,一边走出了家门。
  走到单位,他准备好当天开会所需要的各种材料后,同事们才陆陆续续赶到。这天,县老区建设促进会将专题研究如何帮助贫困村申报项目,作为老区建设促进会的副会长、秘书长,他是“主角”之一。
  2001年底,由于年龄的原因,王坤荣从县扶贫办主任的岗位上退了下来。在办理工作交接时,他就主动提出,工作上的事尽管安排,坚决支持新班子的工作。营山是革命老区,扶贫任务十分繁重,而扶贫办的工作面宽量大人手少,情况熟悉、经验丰富的王坤荣主动承担起了大量的工作。
王玖林:工作干劲赛过年轻人
  2001年12月,因机构改革,刚刚50岁出头,先后担任过镇长、农业局长、县农工委副主任职务的营山县科委副主任王玖林退居二线,从领导干部变成了营山县科技局的一般干部。
  在营山县科技局,王玖林的工作职责是协助一副局长开展科技致富推进行动,负责对项目落实的检查、指导。2007年,他主动承担了科技项目资源调查任务,深入到相关单位和部分乡镇对本县生猪、黑山羊、蚕桑、柑橘等种养业资源调查,前后花了近两个月时间,为单位建立科技项目库提供了真实可靠的资料。
   2007年8月,县上成立老区建设促进会,王玖林被任命为办公室主任。在兼顾本单位工作的同时,他积极投身老促会工作。
    他协助促进会完成了7万余字的《革命老区营山县简介》一书的撰写、编排和校对工作,受到了市老促会的高度评价。
    今年4月,根据县老促会安排,他采取赶车和步行的方式,先后深入小桥、骆市等4个乡镇对7位老红军进行了走访慰问,并对他们的生活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及时整理出了汇报材料,并通过对全县21名在乡老红军的家庭状况、存在的主要困难进行汇总,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得到了县委的高度重视。营山县科技局的干部职工都说,别看他是快满60岁的人了,可工作干劲赛过年轻人。
周泽民: 朗池镇的边关“司令”
  封窦、南桥曾是营山县两个独立的建制乡,共有13个村、1.4万多人,2006年前后,相继划归朗池镇管辖。为便于开展工作,朗池镇设立了封南工作组。朗池镇地处县城腹心,而封窦、南桥片区距离镇上最远,自然基础条件较差,是朗池镇的“边关”。2006年7月,周泽民从镇人大副主席岗位卸任后,主动请缨担任封南工作组组长,当起了朗池镇的“边关司令”。
  周泽民赴任后,足迹踏遍了辖区内每一个村组,并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基础设施的规划,得到了镇党委、政府的采纳。
  2007年“7·5”洪灾,造成朗池镇南溪村6组大面积地质滑坡,24户农户的房屋或墙体倾斜或基础下沉,灾情发生后,周泽民第一时间赶到该村,组织疏散群众,转移安置农户。为帮助受灾户尽快实施灾后重建,他先后6次组织召开村组干部会,统一思想、协调土地,在镇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南溪村受灾户安置工程于今年4月25日顺利竣工,24户受灾户喜迁新居。
    今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周泽民以最快的速度赶到韩丰村、干井村、立山村,查看灾情、组织抗震救灾。接连10余天,他一直战斗在抗震救灾的最前沿,把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了每一个受灾户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