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回归四川之谜
2008-04-06 阅读次数: 字数: 0 来源: 速读:它们曾经和人类朝夕相伴,它们曾经遭到人类的大肆灭杀。上世纪80年代初期,麻雀谜一般集体消失。20多年后,当麻雀成为四川人怀念的对象时,它们调皮的身影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它们是怎么消失的?又是从哪里飞来的?回归后麻雀会否再次遭遇灭顶之灾? 麻雀回归四川之谜 张枥 fun88体育官网登录记者 夏新 唐俊 20多年前谜一样消失
麻雀究竟是南下还是北上了?
今年40多岁的冯吉良是南部县神坝镇方山村农民,这些年一直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打工期间,冯吉良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青岛市的麻雀、喜鹊特别多,它们大多在电线杆上、居民的房屋上筑巢,一些建筑工地的房屋还没有修好,麻雀、喜鹊就叫嚷着来选择安家之地了。
青岛市民与麻雀、喜鹊和谐相处的情景,时时勾起冯吉良对麻雀的回忆。春节期间,冯吉良回家过年,却没有看见麻雀、喜鹊的身影,听不到它们的喧闹,冯吉良在失望的同时,一个巨大的问号占据了他的脑海:家乡的麻雀与喜鹊到底去了哪里呢?
未解之谜困扰着冯吉良,也困扰着方山村的其他村民。上个世纪50年代,方山村与四川其他农村一样,麻雀特别多。成群结队的麻雀常常像集团军作战一样,乌云一般从空中黑压压地飞向村里的保管室与蚕房。这样一来,保管室外打晒的粮食以及蚕房内的蚕子就成了麻雀抢夺的目标。
麻雀像土匪一样掠夺粮食
村民反击“三招”灭杀麻雀
如果麻雀的“侵略”目标仅仅是打晒场与蚕子,村民们对麻雀还能忍受。事实上,麻雀的野心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每年小麦播种与收割的时候,麻雀都会像土匪一样来掠夺。全村每年损失的小麦至少是2500公斤。这个数字在那个年代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麻雀因此成了人们攻击与灭杀的对象。
那时,灭杀麻雀的行为几乎各地都有,灭杀麻雀的方式最常用的有3种。
一种是灭杀幼麻雀。由于麻雀的巢穴大多在房檐下,村民们便把翻盖茅草房与瓦房的时间选在麻雀繁殖的高峰期。有一次,村民们翻盖村保管室的房子时,他们从瓦缝中掏出来的出壳不久、还不能起飞的小麻雀就装了大半背篼。如果量化的话,至少有20公斤,这20公斤幼麻雀后来直接成了生猪的口粮。在方山村,无论是茅草房还是瓦房,每年掏出的幼麻雀至少有50公斤。
第二种方式是掏鸟蛋。方山村村民冯良州曾经从房檐上、树梢上一天掏出了近500枚麻雀蛋,这些麻雀蛋要么被人们吃掉,要么被拿去喂猪甚至喂猫狗。
第三种方式是射杀。方山村的大人小孩都会做一种对付麻雀的武器——就是将一根橡皮筋两端绑在一个小树叉或者铁丝叉上做成的弹弓。弹弓与鸟枪射杀过的麻雀到底有多少,该村村民已经记不清楚了。
虽然有3种方式灭杀麻雀,可麻雀的数量却并没有明显减少。就在人们困惑于赶不尽杀不绝麻雀时,麻雀却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踪影。
村民对麻雀消失原因的三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是,村民们采取各种过激甚至有些残忍的方式屠杀麻雀,使得麻雀对人类产生了仇恨,它们集体搬离了方山村乃至整个四川。
第二种假设,村里修建的砖瓦房使得麻雀筑巢的地方减少了,不利于它们繁殖。
第三种假设,麻雀的消失与打工潮的兴起有关,因为麻雀是一种喜欢与人接触、喜欢热闹的鸟儿,当村里外出的人增多后,麻雀赶热闹也跟着外出了。
如果问题真如村民所假设的那样,为什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喜鹊、乌鸦等常见的鸟儿也都消失了呢?
当四川麻雀像谜一样的消失还没有被完全解开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2006年7月的一天,南部县环卫局干部王家春在县城文化广场的一株大榕树下行走时发现,大榕树上鸟儿的叫声特别像麻雀的声音。这以后,他每天有空都要观察大榕树上的鸟儿。观察了一个礼拜之后,王家春认定,大榕树上的鸟儿就是麻雀。
可是好景不长,2006年10月左右,王家春发现,大榕树上的麻雀再次消失。麻雀到底去了哪里呢?王家春感到有些不可思议。2007年5月,就在王家春快要忘记大榕树上的麻雀的时候,他欣喜地发现,麻雀再次出现了,它们的数量明显比第一年多,噪声也明显比过去大。王家春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榕树上住着的麻雀接近1000只。这些曾经消失了的麻雀是从哪里来的呢?王家春怎么也弄不清楚。
麻雀数量城市比乡村多
据南部县林业局野保办提供的情况表明,近年来,曾经消失了的麻雀再度出现了,且有一年比一年增多的趋势,这种趋势总的来说是县城出现的麻雀数量比乡村多,乡村人口越是集中的地方,麻雀越多。最为有趣的是,2006年南部县西河乡高峰村规划修建的居民聚居点具有一定规模后,麻雀就开始出现在这个地方。
四川麻雀终于飞回来了。就在人们为四川麻雀的出现欢呼时,2007年10月,《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让人们对麻雀的回归表现出了担忧。报道说,“浙北平原的桐乡和海宁,杭州山区的建德,富庶的水乡绍兴,浙中丘陵的永康,浙南海滨的乐清、山区的遂昌……近两年,雀灾不断出现。每到9月下旬的抽穗时节,一场人和麻雀的战争,便会由南而北展开。”浙江麻雀危害庄稼,四川麻雀又会不会危害庄稼呢?曾经消失了的它们在被列为保护动物后,它们会不会再次泛滥成灾呢?
专家揭开麻雀回归四川之谜
3月30日,记者带着关于麻雀的问题采访了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延蜀。郭延蜀说,四川麻雀从来就没有消失,它们一直存在。由于这种存在的数量非常少,少到几乎难以观察到的地步,所以它们给人们造成了错觉,认为四川麻雀飞走了,或者消失了。
事实上,从1994年开始,到四川各个县市调查研究麻雀分布的郭延蜀发现,虽然在四川绝大多数乡村、城镇,麻雀消失多年,但是在一些面积较大、绿化较好的公园、学校、机关以及偏僻的山村仍然存在为数不多的小种群。
在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中,郭延蜀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四川麻雀的消失区域与四川省发达、较发达的农业区域完全重叠,四川麻雀锐减的时间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药由中低毒、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DDT转向高毒、低残留、容易灭杀小型鸟类的有机磷农药的时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造成四川麻雀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是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
至于消失了的麻雀再度出现的原因,郭延蜀说还是与农药的使用有关。郭延蜀告诉记者,1998年,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一些对生态环境危害较大的剧毒农药和鼠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的结果是生态环境好了,麻雀出现了恢复性生长。
当记者问及今后麻雀会不会再度泛滥成灾这个问题时,郭延蜀说,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他对南充市城区、场镇和农村中的麻雀种群数量、时空分布及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利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区和场镇中麻雀已恢复为常见鸟类。
郭延蜀认为剧毒农药、鼠药的禁用和城区面积的扩大对南充市城区、场镇麻雀种群数量的恢复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农村中农药污染的影响仍比较严重,致使南充麻雀种群恢复不明显。从目前的情况看,暂时不会有麻雀再度泛滥成灾的忧患。
麻雀究竟是南下还是北上了?
今年40多岁的冯吉良是南部县神坝镇方山村农民,这些年一直在山东省青岛市的建筑工地上打工。打工期间,冯吉良发现了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青岛市的麻雀、喜鹊特别多,它们大多在电线杆上、居民的房屋上筑巢,一些建筑工地的房屋还没有修好,麻雀、喜鹊就叫嚷着来选择安家之地了。
青岛市民与麻雀、喜鹊和谐相处的情景,时时勾起冯吉良对麻雀的回忆。春节期间,冯吉良回家过年,却没有看见麻雀、喜鹊的身影,听不到它们的喧闹,冯吉良在失望的同时,一个巨大的问号占据了他的脑海:家乡的麻雀与喜鹊到底去了哪里呢?
未解之谜困扰着冯吉良,也困扰着方山村的其他村民。上个世纪50年代,方山村与四川其他农村一样,麻雀特别多。成群结队的麻雀常常像集团军作战一样,乌云一般从空中黑压压地飞向村里的保管室与蚕房。这样一来,保管室外打晒的粮食以及蚕房内的蚕子就成了麻雀抢夺的目标。
麻雀像土匪一样掠夺粮食
村民反击“三招”灭杀麻雀
如果麻雀的“侵略”目标仅仅是打晒场与蚕子,村民们对麻雀还能忍受。事实上,麻雀的野心并不仅仅局限于此。每年小麦播种与收割的时候,麻雀都会像土匪一样来掠夺。全村每年损失的小麦至少是2500公斤。这个数字在那个年代是任何人都不能容忍的,麻雀因此成了人们攻击与灭杀的对象。
那时,灭杀麻雀的行为几乎各地都有,灭杀麻雀的方式最常用的有3种。
一种是灭杀幼麻雀。由于麻雀的巢穴大多在房檐下,村民们便把翻盖茅草房与瓦房的时间选在麻雀繁殖的高峰期。有一次,村民们翻盖村保管室的房子时,他们从瓦缝中掏出来的出壳不久、还不能起飞的小麻雀就装了大半背篼。如果量化的话,至少有20公斤,这20公斤幼麻雀后来直接成了生猪的口粮。在方山村,无论是茅草房还是瓦房,每年掏出的幼麻雀至少有50公斤。
第二种方式是掏鸟蛋。方山村村民冯良州曾经从房檐上、树梢上一天掏出了近500枚麻雀蛋,这些麻雀蛋要么被人们吃掉,要么被拿去喂猪甚至喂猫狗。
第三种方式是射杀。方山村的大人小孩都会做一种对付麻雀的武器——就是将一根橡皮筋两端绑在一个小树叉或者铁丝叉上做成的弹弓。弹弓与鸟枪射杀过的麻雀到底有多少,该村村民已经记不清楚了。
虽然有3种方式灭杀麻雀,可麻雀的数量却并没有明显减少。就在人们困惑于赶不尽杀不绝麻雀时,麻雀却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踪影。
村民对麻雀消失原因的三种假设
第一种假设是,村民们采取各种过激甚至有些残忍的方式屠杀麻雀,使得麻雀对人类产生了仇恨,它们集体搬离了方山村乃至整个四川。
第二种假设,村里修建的砖瓦房使得麻雀筑巢的地方减少了,不利于它们繁殖。
第三种假设,麻雀的消失与打工潮的兴起有关,因为麻雀是一种喜欢与人接触、喜欢热闹的鸟儿,当村里外出的人增多后,麻雀赶热闹也跟着外出了。
如果问题真如村民所假设的那样,为什么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喜鹊、乌鸦等常见的鸟儿也都消失了呢?
当四川麻雀像谜一样的消失还没有被完全解开时,一个有趣的现象出现了。2006年7月的一天,南部县环卫局干部王家春在县城文化广场的一株大榕树下行走时发现,大榕树上鸟儿的叫声特别像麻雀的声音。这以后,他每天有空都要观察大榕树上的鸟儿。观察了一个礼拜之后,王家春认定,大榕树上的鸟儿就是麻雀。
可是好景不长,2006年10月左右,王家春发现,大榕树上的麻雀再次消失。麻雀到底去了哪里呢?王家春感到有些不可思议。2007年5月,就在王家春快要忘记大榕树上的麻雀的时候,他欣喜地发现,麻雀再次出现了,它们的数量明显比第一年多,噪声也明显比过去大。王家春粗略估算了一下,大榕树上住着的麻雀接近1000只。这些曾经消失了的麻雀是从哪里来的呢?王家春怎么也弄不清楚。
麻雀数量城市比乡村多
据南部县林业局野保办提供的情况表明,近年来,曾经消失了的麻雀再度出现了,且有一年比一年增多的趋势,这种趋势总的来说是县城出现的麻雀数量比乡村多,乡村人口越是集中的地方,麻雀越多。最为有趣的是,2006年南部县西河乡高峰村规划修建的居民聚居点具有一定规模后,麻雀就开始出现在这个地方。
四川麻雀终于飞回来了。就在人们为四川麻雀的出现欢呼时,2007年10月,《南方周末》的一篇报道让人们对麻雀的回归表现出了担忧。报道说,“浙北平原的桐乡和海宁,杭州山区的建德,富庶的水乡绍兴,浙中丘陵的永康,浙南海滨的乐清、山区的遂昌……近两年,雀灾不断出现。每到9月下旬的抽穗时节,一场人和麻雀的战争,便会由南而北展开。”浙江麻雀危害庄稼,四川麻雀又会不会危害庄稼呢?曾经消失了的它们在被列为保护动物后,它们会不会再次泛滥成灾呢?
专家揭开麻雀回归四川之谜
3月30日,记者带着关于麻雀的问题采访了西华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郭延蜀。郭延蜀说,四川麻雀从来就没有消失,它们一直存在。由于这种存在的数量非常少,少到几乎难以观察到的地步,所以它们给人们造成了错觉,认为四川麻雀飞走了,或者消失了。
事实上,从1994年开始,到四川各个县市调查研究麻雀分布的郭延蜀发现,虽然在四川绝大多数乡村、城镇,麻雀消失多年,但是在一些面积较大、绿化较好的公园、学校、机关以及偏僻的山村仍然存在为数不多的小种群。
在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中,郭延蜀发现了一个重要情况:四川麻雀的消失区域与四川省发达、较发达的农业区域完全重叠,四川麻雀锐减的时间与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我国农药由中低毒、高残留的有机氯农药DDT转向高毒、低残留、容易灭杀小型鸟类的有机磷农药的时间基本一致。也就是说,造成四川麻雀数量锐减的根本原因是有机磷农药的广泛使用。
至于消失了的麻雀再度出现的原因,郭延蜀说还是与农药的使用有关。郭延蜀告诉记者,1998年,我国政府明令禁止生产和使用一些对生态环境危害较大的剧毒农药和鼠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的结果是生态环境好了,麻雀出现了恢复性生长。
当记者问及今后麻雀会不会再度泛滥成灾这个问题时,郭延蜀说,2004年10月至2006年2月,他对南充市城区、场镇和农村中的麻雀种群数量、时空分布及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利用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城区和场镇中麻雀已恢复为常见鸟类。
郭延蜀认为剧毒农药、鼠药的禁用和城区面积的扩大对南充市城区、场镇麻雀种群数量的恢复起到较大的作用。但农村中农药污染的影响仍比较严重,致使南充麻雀种群恢复不明显。从目前的情况看,暂时不会有麻雀再度泛滥成灾的忧患。